• Home
  • News
  • Resoconti Dei Media
  • Giant guida la rivoluzione delle biciclette a basse emissioni con una filiera circolare│CommonWealth Magazine

Giant guida la rivoluzione delle biciclette a basse emissioni con una filiera circolare│CommonWealth Magazine

Apr 15, 2025
image
Il colosso taiwanese Giant Manufacturing Co. sta trasformando il settore ciclistico attraverso un’iniziativa di sostenibilità che coinvolge oltre 80 fornitori. L’innovazione principale consiste nel riciclo dei trucioli di alluminio per creare nuovi componenti, riducendo le emissioni fino al 75% rispetto all’uso di alluminio vergine. A guidare questa transizione è la Bicycle Alliance for Sustainability, fondata nel 2022 e animata da imprenditori di seconda generazione. L’alleanza promuove l’impegno ESG: tracciabilità delle emissioni, rispetto dei diritti umani e governance responsabile.
 

巨大打造最低碳單車 從鋁屑到車架都循環,還規定「爸爸不要來」

2025-04-01
劉光瑩 天下雜誌820期


永續新時代,單打獨鬥行不通,巨大拉了80家供應鏈伙伴結盟拚減碳。下腳料不再當廢鐵賣,被做成產品零件,還成為自行車低碳化的關鍵角色。

巨大-自行車-捷安特-循環經濟-減碳-金盛元-鋁回收
自行車永續聯盟例會,巨大執行長劉素娟(左3)與巨大ESG專案經理劉家傑(左2)都不缺席,這是供應商伙伴意見交換與互相學習的場合。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蜷曲如螺旋麵、閃著銀光的一大袋鋁屑,一鏟一鏟被丟進機器裡、擠壓成鋁餅,準備再運到低碳鋁材加工,再製成自行車用的鋁墊片。

今年開發出的新製程,出現在台中南屯的金盛元工廠。它是自行車關鍵零組件供應商,供應墊片、花鼓、筒軸、碗組、輪圈帶等零件給Trek、Scott、巨大等歐美台大品牌。

過往當廢料賣的下腳料──鋁屑,如今回到製程,被金盛元做成零件,用在自行車上。

「我們的再生鋁製程,是全世界最低碳排,」金盛元董事長李健豪驕傲地說。這是因為,台灣用的鋁主要從中東與澳洲進口,而煉鋁是極耗能的過程。金盛元以下腳料再製的鋁製零件,碳排比原生鋁製低了75%。

循環經濟-自行車-金盛元-巨大

不僅自行車,從電子、營建到時尚業,減碳變成了百工百業新標準。過去各自為政的供應鏈,也因為減碳驅動的循環經濟,串得更緊密。

全球自行車減碳,非得靠台灣供應鏈不可。原因在全球中高階自行車與零件,7成來自台灣。

而扮演關鍵粽子頭的,是2年多前成立的「中華自行車永續聯盟」(BAS)。

在台灣,自行車產業鏈向以團結著稱。早在2003年,全球最大自行車品牌巨大(捷安特)眼看中國製造崛起,巨大創辦人劉金標毅然邀請競爭對手美利達和十多家供應商,成立自行車聯盟「A-Team」,帶動產業集體升級,成為全球高階自行車標竿。

二代領軍的永續革命

20年後,自行車業面臨了新挑戰,也就是因應氣候變遷,以及消費者對企業善盡公民責任的高度期待。

「疫情期間市調發現,年輕消費者愈來愈在意企業永續,願意為環保產品多付錢,」劉金標獨子、巨大董事長劉湧昌接受《天下》專訪時表示。

2022年初,劉湧昌在企業內部共識營提出「整合供應鏈共同減碳」的構想獲支持。當年底,他們找來幾家供應商發起「中華自行車永續聯盟協會」,結果一路從30多家會員成長到目前達82家,涵蓋整車、零件與材料供應商。

「原本很擔心沒人理我,沒想到反應超熱烈,」劉湧昌笑說。「我還規定『爸爸不要來,只要二代』,」因為他認為企業二代與年輕消費者的價值觀更接近,對永續轉型目標更有共鳴。

自行車研發中心總經理吳永盛說,全台自行車整車與零件業者400多家,目前永續聯盟會員數只佔2成,產值卻超過8成。
 

身為全球自行車製造龍頭的巨大,早已開始內部減碳、用綠電,但他們很快發現,只靠單一企業不夠,要帶動整條供應鏈。

「我們曾經請專家分享減碳趨勢,」巨大執行長劉素娟回憶說,「搞懂碳排放範疇一、二、三後,大家問,『只靠我們自己,能做到嗎?』」

「絕對不可能!」這位專家斬釘截鐵回答。

結論是,一定要拉供應鏈伙伴一起。劉素娟說,「幸好自行車業很團結,大家都不藏私,」她毫不掩藏驕傲。

成員間交流,也帶來合作商機

要成為聯盟成員,每家企業在ESG三方面要許下承諾。在環境面,要在2年內完成組織溫室氣體盤查,並承諾每年至少減碳3%,目標是至2030年幫每輛自行車減碳25%。如今已近9成會員完成碳盤查,也有一半完成產品碳足跡計算。

在社會面,巨大ESG專案經理劉家傑透露,今年聯盟正擬定人權行為準則,更將外聘第三方查核單位,協助稽核會員廠的人權表現。劉家傑除了協調每3個月的理監事會,每個月會員分組開E、S、G會議時,也總是少不了他的身影。
 

在公司治理層面,聯盟要求每年進行供應鏈議合,各會員往供應鏈上游要求推動ESG。

做鋁回收的金盛元,就是自行車零件上游,他們也是自行車永續聯盟的理監事之一。

李健豪認為,聯盟是讓會員能充分資訊交流的平台,好做法能被更多人看到。

李健豪回想,有次聯盟邀請國際鋁協會來演講,因為知道金盛元對回收鋁有研究,特別邀他上台,「原本短短分享,因為熱烈討論,後來講了一個小時。」

聯盟也帶來供應鏈合作商機。今年2月,兼任自行車永續聯盟理事長的劉湧昌,才剛到金盛元參觀鋁回收製程,親眼見證鋁屑回到製程、做成產品的能力,大力肯定。

劉湧昌說。因為台灣缺乏天然資源,材料全靠進口,利用下腳料,能減少原生料產出與開採,減碳效果顯著。

有趣的是,金盛元之所以會在3年前毅然投入循環經濟,其實是受到一位董事——成信資源董事長陳鵬的啟發。在中科零廢中心,成信是進駐廠商之一,強項是把台積電製程的研磨污泥回收,變成資源。
 

這給李健豪很大啟發。他認為,如果半導體龍頭對製程廢棄物的期待,是能變成資源,甚至回到製程中,那鋁何嘗不行?

廢料回到製程變產品

李健豪觀察,金盛元進口鋁加工,過程中多達一半變成下腳料,過往只能當廢金屬賣給回收商,是暴殄天物。

在陳鵬鼓勵下,李健豪相信如果讓鋁再回到製程,不只能減少外購原料成本,還能大幅減碳。

這過程不容易。第一步,要先把不同等級鋁屑分堆存放,才能確保回收再製鋁的材質均勻。

再來,鋁屑很蓬鬆、不好運輸,過往一輛5噸卡車只能載一噸鋁屑。李健豪鐵了心砸下千萬,在廠內自製壓縮機,把鋁屑先脫油後再壓成鋁餅,方便運輸到合作伙伴「低碳鋁材科技」進行深度加工。


金盛元董事長李健豪花了2年時間,建立起鋁屑下腳料的循環機制,幫自行車鋁材減碳75%。


回收鋁的好處多,不只減碳還省下切削油成本。因為回收的第一步,就是要處理鋁屑沾上的切削液,「以前沾滿油的鋁屑直接上卡車,滿路流油,」他形容。
 

他在廠內加裝鋁屑離心脫油設備與回收管線,這不堪景象成為過去式,現在工廠地板不再油膩膩,更讓切削油支出砍半。

愈來愈多企業把循環經濟掛在嘴上,殊不知深入實踐處處都是細節。「原料愈乾淨愈好,」他說,因為廢料要變原料,先得用心對待。

減碳成本高5成,難說服客戶

其實技術都不難,最難的是說服客戶願意為減碳產品,付出更高價格。李健豪透露,使用回收鋁的成本,比現有製程高出近5成。但他坦承正持續改善製程,希望未來降低成本。

邁入永續新時代,也讓李健豪有新企業經營願景——打造金盛元成為自行車用鋁的再生中心。「大家不要再把下腳料當廢鐵賣!」透過聯盟大力說服同業加入再生行列的李健豪呼籲。

李健豪也有兩個提醒,第一是千萬別因量小而不為。他舉例,即使是碳纖公路車,還是有花鼓、踏板、飛輪等高強度鋁合金零件,一輛車用鋁大約6公斤。

其次,光靠一家公司無法放大循環經濟價值,一定要有伙伴。

像金盛元與台中梧棲的低碳鋁材合作,由後者把鋁屑再加工成高密度鋁餅,才能回到製程。他們也委託盛網科技,以科技追蹤循環物料的來源與去處,避免「漂綠」,精密計算減碳效益。

李健豪希望證明,循環經濟不是癡人說夢,而是能為環境帶來好處,又創造收益。

20年後,自行車永續聯盟猶如綠色的A-Team,把更多循環路上志同道合的伙伴兜在一起,走到更遠的地方。

TOP